2023研究生考試,將迎來棄考高峰期,約100萬考生可能會中途放棄…
原標題:2023研究生考試,將迎來棄考高峰期,約100萬考生可能會中途放棄
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,導致本科學歷含金量大幅下降。大學生供大于求,必然會引發學歷內卷現象,本科畢業生考研便成了大勢所趨,頗有“高考化”的趨勢。
曾幾何時,考研只是一小部分大學生的選擇,多數學生只想盡早就業實習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學校為了留住優質生源,還要勸學生保研或考研,為國家留住更多的科研人才。
殊不知,數年后的今天,畢業班里一半以上學生都有考研的計劃。導師不用再為考研率而操心,反而開始勸中等生,慎重考研,以免錯過就業的最佳時機。畢竟只有過來人才知道現實的殘酷,很多考生注定會成為炮灰,還不如盡早醒悟另辟蹊徑。
2023研究生考試將迎來棄考高峰期,約100萬考生可能會中途放棄
2022年堪稱考研最卷年,報考總人數達到了470萬人。300多萬落榜生,紛紛表示準備二戰。官方尚未公布今年最終報考的人數,粗略統計大概會在520萬-550萬左右,其中二戰考生保守估計也能達到200萬。事實證明,考研沒有“最卷”,只有“更卷”。
不少考研黨看到報考人數,就已經擺爛了?!邦^鐵”的考生,報考的時候最為明顯,報名數據出爐后,就沒信心了,能逆襲者更是少之又少。實際上考生的備考意愿,并不是一直那么強烈的。
大數據統計,每一屆考研黨,通常在報名前,備考復習積極性最高。一邊復習一邊積極收集報考資料,當交完報名費,網上確認報名成功后,就有相當一批考生,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。身體稍微不舒服、天氣不好或心情不好,就不去自習室。
這些考生總以為距離考試還有很長的時間,等臨近考試時發現自己的復習材料上還是空空如也,只能被迫棄考,要么開始找工作,要么準備公務員考試,形成棄考高峰期。
從2021年和2022年兩屆考研實際參考人數來看,棄考率大約為20%。預計今年報考人數較多,棄考率只能更高不能降低,那么大概率棄考人數將達到100萬。只要考生能夠堅持到底不放棄,走進研究生考試的考場,就已經戰勝了后20%的考生。
二戰考生棄考概率更高?過來人說出心里話
參加過研究生考試的學生都知道,在正式備考前大家都是信心滿滿,真正開始看書后,才發現自身的不足。學得越多,信心越少,總覺得自己還有知識不會。甚至有考生打起退堂鼓,套用高考復讀時的順口溜便是:大四試試水,大五打基礎,大六985。
實際上,很多過來人表示,
若一戰考生棄考,把希望寄托于二戰。復習時間確實延長了,但是大概率第二年還是會出現同樣的情況。
大四應屆生考研,備考多半是在學校的考研自習室里。有很多同學報團取暖,互相監督,在如此濃郁的學習氛圍里,還是沒有堅持到最后,第二年自己回家備考,更加容易心里長草。尤其是看到周圍同學開始讀研或工作,甚至有結婚生子的,考生的壓力會更大。
那些二戰成碩的考研黨,通常是在第一年考研時,也是竭盡全力的,距離上岸只有一步之遙。第二年總結經驗教訓,調整報考和復習策略,必然成功的概率更高。那些輕言放棄的考生,或者第一年初試分數距離國家線甚遠的,即使二戰成功率也不高。
棄考率高是好事嗎?
看到往年的棄考數據,很多正處于水深火熱的考研黨,仿佛重拾信心,覺得自己又行了。只要自己在接下來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,咬住牙關,堅持到底,即使成績再不理想也不至于墊底。
事實上,大家還是要面對客觀事實。棄考率之所以居高不下,是因為“頭鐵”的考生太多,盲目報考、沖動報考,事后才發現自己再努力也考不上。實際上,大家真正的對手,從來就不是排名倒數100萬的考生,而且前100萬考生。
為了緩解應屆生就業壓力,各校已經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,可總招生人數只有130萬。也就是說,必然會有400萬考生落榜,棄考生只有100萬,還有300萬可上可下地考研黨在拼命內卷。
筆者認為,棄考率無論高低,對于真正想考研黨學生而言都無足輕重。認真完成復習計劃,調整好心態,走好自己的路,才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。
今日話題:如何看待研究生考試棄考率高達20%的現象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。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